胡锡进:我们的社会和基层政府,没有那些人骂的那么差

2022-07-28 10:10:01

在今天的中国社会,基本上不会有特别恶劣的警察局或派出所,不会有真的与人民作对、恶行乡里的基层政府。

会有自私自利、把事情做得令老百姓不满意的官员。但说某某基层政府就是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,就是被黑恶势力控制了,这种断言,我相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具体事情的夸大和演绎。

中国的基层社会没那么黑,中国有的地方,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比较严重,但那很大程度上是官员们折腾自己,比如没完没了的开会、不停写总结报告等等。

当然,也会有一部分表现延伸到社会上,落在基层老百姓的身上。对这些情况,包括对各种工作不到位和疏漏,当然要批评要抨击,但每每出一件事,一些人在舆论场上咬牙切齿地定性,总是让我觉得他们另有来路。

人都有自私的一面,很多官员也是,但是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是白说的,它转化成了中国执政党十分真视的各种规章以及监督与鞭策。

尤其是十八大以来,中国的反腐败相当于把整个官场用深犁翻了一遍,各种腐败和错误的动机受到了强有力的压制,加上有互联网的群众性舆论监督,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一旦露头,很容易就被各个方向的监督力量交叉发现并且锁定。

一个接触老百姓的基层政权机构在与人民群众对立方向上放肆、霸道地我行我素,这在今天完全不可思议。

大家想一想,互联网上揭出的那些错误、不合理的做法,有哪一个坚持了下去?有哪一个是没有被制止、而是顶风得到了延续的?

这些年,在纠正错误的同时,中国受到追责的各地官员,恐怕比全世界被追责的官员加起来还要多。这不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没有错误,而是因为真正的追责只有在中国落到了实处。

我知道一些人仍然认为,中国的追责不够严厉,认为很多错误根本就不该犯,这样的声音我觉得应该听取,有则改之无则加勉,我们的社会需要习惯批评是有余量的,也习惯批评不是百分百都被采纳的。

批评是社会前进的特殊动力,而且,批评少了,社会就会失去平衡。所以说,不怕批评有些余量,但我们必须清楚,在我们围绕一件事情批评、愤怒的同时,舆论中会有一些最捶胸顿足的声音,是感性的、发飙的。我们得保持一个基本的清醒:

我们的社会以及基层政府,没有那些人骂的那么差。他们把一碗墨泼了出去,而这个世界比较差的时候,也大多是灰色的。

想想看,我们在生活中认识的片警、居委会大妈,是不是大多都挺和蔼、热心肠的?怎么会有那么多坏人全都跑到了互联网上,在我们眼皮底下张牙舞爪,破坏我们的心情呢?

舆论的排序,总是把最好的位置,留给最不好的事情,但我们需要有能力,在舆论和现实感之间不断进行场景和心情的切换。那样的切换,会让我们对这个国家和社会、对自己奋斗的时代背景,形成更全面的把握。


http://www.chushuping.com/chushufeiyong/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平邑信息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