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1-19 15:14:01
天津,一座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承的城市。据坊间传闻,早在隋朝起,它就是京杭大运河、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地,四通八达,陆地及海上贸易频繁。随即唐朝在芦台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盐资源,特在宝坻设置盐仓以管理盐务。金朝贞佑二年(1214年),朝廷在此三河交会之地设置直沽寨。自此,“直沽”一名才正式被历史所记载,即是天津城市发展史最早的叫法。元延祐三年(1316年),改“直沽”为“海津镇”,作为京粮运输的中转站。明建文二年(1400年),朱棣从此处起兵南下争夺皇权,他成为皇帝以后,为纪念这次“靖难之役”的起兵,将“海津”正式改为“天津”,意在天子渡过此津口。从此,天津一名便延续了下来。
清朝末期,民族危机严重,朝廷特派李鸿章等人开展洋务运动。天津作为与外国交往贸易的驻地之一,深入汲取了许多西方文化知识,于是洋务派就在此地兴办洋务,同时还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,以期达到挽救朝廷命运的目的。可惜终究还是失败了。于是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后,西方帝国主义从几个进出口贸易城市开始发起进攻,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,见外国联军军舰气势汹汹的袭来,在内乱外压之中选择了放弃抵抗,于是英、法联军占领了天津,天津被迫开放,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。第二次鸦片战争,八国联军还是从天津打开中国国门,清朝在英法联军威逼下选择了签署丧权辱国的《天津条约》。
1895年,袁世凯以德国军制为样本,制定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管理培养方案,而他们的训练场地也就在天津东南70里的一个铁路站,位于天津至大沽站中间,被称之为小站练兵,这也是北洋军队的起源和发展之地。1926年,国民党军队北上抗击北洋军阀,仅用半年时间消灭了吴佩孚、孙传芳的主力。1928年1月,国民党军队联合冯玉祥和阎锡山等人二次北伐。6月12日,国民党军队正式接收天津,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。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。7月30日,天津沦陷,日本在此基础上,大肆侵犯我国领土。1945年,日本投降,天津重新回归,但却是在国民党统治之下。1949年1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。17日解放塘沽,天津全境解放。此后又是几经辗转,天津最后正式被确定为中央直辖市。
可以说,天津这个饱经战火的城市,在我国历史上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历任天津市市委常委、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、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,他的名字叫阎达开。他有怎样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记住呢?
1913年5月,阎达开出生于河北乐亭,受当时的先进思想启迪。在他小时候,他便主动参加了本县举办的五卅”纪念大会、“五九”雪耻纪念大会。但因为家庭贫困,他辍学出去当学徒店员。在这段经历中,他见识到悲惨的人民生活、仗势欺人的北洋军阀、高高在上的国民党,他立誓要改变这种毫无人性的悲苦生活。1931年,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正式参与革命工作,负责当地党组织宣传工作。在反动派嚣张霸横时期,他以教员身份为掩护进行党的地下工作,开展农民抗日宣传活动,组织民众熬盐、卖盐自由的斗争运动,参与领导恢复、整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。这个过程可谓是在死亡的边缘行走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受党组织委派,他前往冀东地区开展人民的抗日宣传活动。在那个环境恶劣、情况复杂的情况下,他积极宣传党组织的各项方针政策,积极倡导冀东人民进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,扩大了党的影响。即使在各方面都一无所获的情况下,他还是积极组织领导党的军队,采取“敌进我退、敌驻我扰、敌疲我打、敌退我追”的十六字游击战术对日寇进行不间断打击。1939年,他担任冀东区党委组织部长,为冀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1945年,阎达开同志遵从上级党组织命令,参与冀东地区的解放运动。同年,他以冀东地区作为土地革命的先行试验区,由以往的“减租减息”改为“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”。这次试验为之后中央所颁布的《中国土地法大纲》做了一定意义上的启蒙。1946年,党中央针对农民土地问题提出“五四指示”,批准赞成农民以清算的方式有偿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。针对于当时社会条件是正确的,但在内战爆发后就不再合乎民心。
1960年阎达开(左一)陪同毛主席在天津
1948年12月至1954年3月,阎达开同志历任中共唐山市委书记。在任期间,他坚决贯彻党组织的城市建设方针指南,官民一心,砥砺合作,为唐山市的恢复、发展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。1954年4月起,阎达开同志历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,为河北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,特别是在1963年,我国洪水泛滥成灾,毛主席提出:“一定要根治海河”。阎达开同志主持领导了多项水利工程:实地考察、深入探究、制定计划、工程实施。每一步都有他的身影。抗灾救民,重建家园,减轻洪涝灾害,确保京、津地区安全度汛,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。
在那十年的特殊时期,阎达开同志遭受迫害,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。但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,以共产主义为信念,忠于人民,忠于祖国。即使是被下放到天津的碱厂工作,他也并没有放弃这些。甚至对林彪、“四人帮”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。
十年的乌云终被拨散,阎达开复出工作。1972年至1992年,阎达开同志历任天津市委常委,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、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。在位期间,他秉承毛主席的心愿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主持了北大港水库、于桥水库、独流减河等水利工程建设,极大解决了天津市用水问题,改善了工农业的生产条件,为天津市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他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思想,坚持改革开放,围绕城市建设重点,拨乱反正、响应政策。让天津这个饱经风霜的城市真正意义上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。
1985年阎达开与邓小平在天津会见
1982年,为了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,阎达开主动申请离任。但是他还是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,总结过往经验,为天津市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建议。另外,他始终嘱咐干部要清白廉政,要沉下心为人民做事儿。他的崇高品德得到了天津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。当然作为在河北省工作多年的干部,他十分关注津冀两地的优势共补,为促进两地的经济建设做了大量基础工作。
1997年,阎达开同志因病去世,享年84岁。在他开始党组织工作开始,他坚持从实际出发,工作勤奋,任劳任怨,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心。他以党员身份积极做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,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密切联系群众,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。阎达开同志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中。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,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。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。
阎达开同志永垂不朽!!